金丹派南宗发源于南宋地域,与南方的流行的道派关系十分密切,学术界已有不少学者注意这一问题,其中,南宗与符箓派道教特别是龙虎山天师道有着密切关系,陈兵 、横手裕 、和本文作者 等已有一些讨论和成果,此外,关于南宗与神霄派雷法关系,李远国 和日本铃木健郎 有专论,南宗与净明道、南宗与全真道的关系,学术界也陆续有成果问世 。此外,关于南宗与东岳信仰的关系,本文作者也有专文 ,然而,关于玄帝信仰与道教南宗的关系,由于现有史料记载不多,学人鲜有涉猎。玄帝信仰在宋代受到官方支持与推动,获得很大的发展,其与南宗的关系如何?是值得追索的一个学术问题,这对于研究玄帝信仰在道教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与影响,有相当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本文立足新发现的地方史料,结合田野考察资料,从白玉蟾在湖北的遗迹、白玉蟾与武当山玄帝信仰、武当山供奉南宗神仙情况几个方面,勾勒玄帝信仰与白玉蟾金丹派南宗关系,试图从一个侧面阐明武当山玄帝信仰对宋元道派的影响。不妥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一、南宗祖师白玉蟾与武当山玄帝信仰稽考

据清代《历代神仙通鉴》记述,白玉蟾到过武当山、青城山。

上武当,谒真武。遇一道士,云是北极驱邪院左判官,与讲行施符法。复西入蜀之青城山,明月松阴,寒烟漠漠,万籁悄然,作步虚一阕以自乐。进访金堂,遇老道授《度人经》。转至巴陵,村落瘟□(疒皇)正作,乡民见其夜行有光,来请符水治病。玉蟾无处摸索,依法本乱书云篆,神将灵应,邪鬼驱捉殆尽,境赖以宁。夜行北邛山下,草衰古墓,月掩荒台,隐隐鬼哭不止,乃展经朗诵一卷,其声旋寂,始知经符之妙,于是呼招雷雨,馘聂精魔,遍历名山,备尝艰苦,如是七年,归罗浮复命,泥丸慰曰:学者须如此辛劳,方能任道也。时癸卯中秋,天气晴爽,相邀游于野外,对坐谈玄,因以归一论付之,是太乙刀圭之说。玉蟾奉事之暇,即诵而默味,忽已九年。辛亥春雨后,在岩阿松荫,夜静烟寒,玉蟾思生死事大,无常迅速,稽首再拜曰:玉蟾事师未久,自揣福薄缘浅,敢问今生有分可仙乎?师曰:人人皆可,况于汝乎?

《神仙通鉴白真人事迹三条》也沿用此说,皆云白玉蟾上武当,谒真武,并西入蜀之青城山。 关于白玉蟾是否真的到过武当山和青城山?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据笔者检索,白玉蟾是写过两篇与武当山及真武信仰有关的诗文和记文,即《赠玉龙王直岁游武当山》和《云山玉虚法院记》,除此之外,笔者尚未发现有直接的证据。兹录这两篇文字如下备考:

《赠玉龙王直岁游武当山》:

西山猿啼啼不已,千岩万壑绿烟起。

杖头挑月过潇湘,去饮清阳涧下水。

清阳涧上五龙池,池边落叶不敢飞。

太元真人去未归,七十二峰空斜晖。

峰头有人名歘火,洞泉飘出松花老。

他年君自武当回,惠我数枝石灯草。

从此诗的标题和诗中“他年君自武当回,惠我数枝石灯草”来看,显然这首诗是白玉蟾赠予他人游武当山而作。

白玉蟾《云山玉虚法院记》专门记述了武当山玄帝信仰的由来:

上清大洞宝箓,奉行元天真武秘法,统领玉虚三阵将兵,同管北极驱邪院事。曾安时籍太平兴国宫,居云山庵,出知南康军天庆观事,建飞天,兴缔殿宇,费缗钱数万,时人皆北斗之。少留神道壶,初拜大都,功登盟威,佩赤天元命之文。尝杖屦四海,过合皂山,遇异人,授以元武玉笈及诸秘诀,悉考召鬼神之书,归故山,以符水活人无量,山妖为之一动,山前衔其德者,皆更生之者。所著灵异甚富,邦人俱德之。后迁大洞真人,分司西岳,佐白帝领治玉局。如是者三十秋,不替寒暑,惟行是稔。其松姿鹤容,霞标芝范,幅巾大袖,广颡修须。今年六旬有八,鬓绿颜酡,眉苍气丰,非怀冲抱虚,能若是哉?即其庵居之东,辟一堂,以宅元武之灵,号为玉虚法院。所塑赤剑皂纛之像,苍龟红蛇之形,俨然如元和迁校府也。嘱玉蟾以为之记,况尝签书右胜府事,是为元(玄)帝故吏也,义不得谦。其文曰:

净乐天子善胜后,有子元武居北极。武当四十二寒暑,功满三千行八百。太清有诏归九华,授以剑一印亦一。默佩干元枢斗文,上应虚危太阴历。披发跣足衣皂袍,金甲银裳玉束帛。前驱飞廉后靊霳,左命天罡右太乙。啸命天丁叱火铃,一剑不血殄鬼域。人间黑气腾太微,帝使分别人鬼籍。七日七夜宇宙清,所至雷轰而电掣。命为太玄大元帅,仍使九天掌文籍。兼充漕运扶桑侯,提领北酆九阴狱。三月三日发英祥,香花纷纷沸万国。九月九日登紫宸,但有武当古仙迹。月明欻火峰头云,风吹青阳涧下石。九龙池中藏虎符,灵应殿内遗凤帻。部领三阵龙虎兵,飞鹰走犬旧捷疾。水位真精禀妙容,脚踏龟蛇威赫赫。云屯万骑驰八猖,烟锁九霄飞四直。金阙真灵应元化,三界四府日游奕。太华妙行古真人,毗沙秽迹今黑煞。云山老人曾大洞,少而得此玉虚诀。篆丹剑水三十年,手掌北天元帝敕。一堂宛若佑圣府,金碧绚烂焕九色。天关地轴俨如生,直疑此是太元域。先生之意敬元天,欲使后人趾厥绩。予今赋之但纪实,此文不工但塞责。笑指堂中一炷香,香云缥缈千万劫。

武当山是道教玄武信仰的发源地和重镇,玄武信仰在宋代得到迅速发展,蔓延至全国,各地均有崇奉玄武的宫庙。此记乃白玉蟾应隶籍太平兴国公的道士曾安时所请,为其在云山庵之东新辟的专门供奉“玄武之灵”的“玉虚法堂”所作的记文,述曾安时神职、修道经历,特别是过合皂山遇异人传授《玄武玉笈》及诸秘诀,净乐天子善胜后之子玄武神灵的来历以及建“玉虚法堂”之始末。从记文中可以得知,曾安时的神职为:上清大洞宝箓、奉行元天真武秘法、统领玉虚三阵将兵、同管北极驱邪院事,曾出知江西南康军天庆观事,建飞天,兴缔殿宇,“时人皆北斗之”。可见曾安时乃是一个热衷传播玄武信仰的道士。白玉蟾为曾安时作此记文,且自称“尝签书右胜府事,是为元(玄)帝故吏也”,由此可以窥见白玉蟾对玄武信仰的认同。

二、玄天上帝文献中的南宗踪影钩沉

玄帝科仪中也供奉有雷法神灵,与南宗崇奉的雷法有相似之处。笔者查阅玄帝文献,也发现一些玄帝信仰与雷法交涉的史料,据《大岳太和山志》记载,在武当山的隐仙岩“永乐十年,勅建砖殿三座,以奉玄帝,邓、辛天君,钟吕二仙,又置道房三间,钦选道士焚修。”

武当山太上岩,即玉清岩,又名太上观。去太玄观东南二里许,山峰围绕,地势高耸。上接紫霄,下瞰碧涧,和气盎然,草木葱蔚。宋天圣九年,高士任道清、王道兴,用功开凿岩龛,石斤成太上尊像,岩前创建殿宇,兵火不存。大明宣德元年,皇上御极之初,遵先帝勅免均州千户所差役,又免屯田子粒,尽数存留在山修茸。宣德三年五月十五日,太上、三清、十方天尊、四大天将,用功之初,六月初八日,东山忽现五色瑞光……岩东有岩,石刻太上、十方天尊、玄帝、圣父母、圣师、北极三圣、三茅、九仙、全真南宗北派真仙、神将、并砖殿一座。岩西有岩,石刻郁罗萧台、三清、四帝、雷尊、南北二斗、三官、五师、岳镇海渎、名山仙灵圣像。下有山门、方丈、道房,东西灵石二泉。令道士焚修。 其中“全真南宗北派真仙”的提法值得注意,明代时期,金丹派南宗与全真道的关系进过元代融合,关系业已密切,南宗成为全真道旗下的南宗,但是武当山太上岩开凿的全真道祖师神像,南宗是排在北宗之前的,这一做法耐人寻味。无独有偶,笔者在检索玄帝典籍文献中又发现另外一例。

题“开玄阐秘宏教真君柳守元敬撰”的《太上玄天北极法主荡魔天尊宝忏》除了一般的开忏偈、净心神咒、净口神咒、净身神咒、安土地神咒、金光神咒、祝香神咒程序外,祈请的神灵以北极玄天上帝为主,同时也启请三清尊神等众多仙圣。

于今恭同建醮,欲上达乎玄冥,协志焚修,先遍启夫列圣。谨焚道德真君,虔诚上启:

玉清圣境大罗元始天尊

上清真境玉宸灵宝天尊

太清仙境混元道德天尊

万天至尊金阙玉皇上帝……

南宗演教刘祖帝君

北宗广教王祖帝君

南宗五祖诸大师尊

北宗七祖诸大师尊

……

从祈请的序列来分析,南宗仙圣在前,北宗在后,透露出武当玄帝信仰科仪中对南宗祖师的特殊的礼敬信息。

《玄帝醮都疏》供奉神灵也有“雷门苟毕庞刘四大天君”、“雷霆邓辛张陶四大天君” 。

可见这些雷门天君是玄帝信仰中雷神。由此也引申出一个相关问题,其与南宗有何渊源关系?要解决这一问题,必然涉及到白玉蟾创立的南宗其所传承的雷法的脉络与谱系问题。下面展开讨论。

三、南宗雷法传承谱系

《洞玄玉枢雷霆•事实》记载了白玉蟾受授洞玄玉枢雷法的经历,并详细叙说了元代至元以后福建泉州、建宁等地,白玉蟾后裔继其法者的活动情况,为研究白玉蟾传法谱系及元代以后南宗雷法在福建等地的传播提供了有价值的证据。现全文迻录如下:

宗师白真人,海琼人也,元姓诸葛,名猛。生而聪明,长而奇异。睹石火之无光,叹白驹之过隙,遂舍富贵而志慕神仙,混名曰白玉蟾,盖欲隐其姓名也。足迹半天下。一日,云游至广南山路,遇一人衣服褴缕,问白君曰:子将何之。白君曰:愿见明师,参传道法。遂与之同宿大慈寺傍旅店。饮酒之余,双目火光照耀上下,褴褛之衣变为皂袍,语白君曰:吾乃雷霆猛吏辛某也。汝宿有仙骨,心存济利,吾故变相示汝。击案三声,而刘帅立现。辛君曰:此将司雷霆风雨之权,掌枢机二台之职,护帝驾出入,能救民疾苦,事无大小,叩之即应。今以授汝。其职则上殿卷帘大将军、九天云路护驾使、枢机二台节制使、神霄玉枢洞玄执律苍牙铁面刘神君,其法则名洞玄玉枢雷法。后又于海上倚玉阑干,授以洞玄之秘。白君得法于陈泥丸,得法于辛天君,皆神仙聚会,非偶然也。继其法者,泉州马居士有女,及笄,不愿有家,自幼焚香斋戒,愿遇至人。一日感召白真人至焉,付以洞玄之法。至元十八年,泉州大旱,蒲左丞命僧道祈祷无应。其门人曰:市舶司马居士有女,道法昭著,可令祈祷。蒲相带翁君诣坛一下请雨。马君曰:公自回府,但令带行令史伺候符命,前去焚于瞧坛,以三日为限。至三日,催符之际,雷风震响,电挚交横,报应非常。蒲束帛来谢,马君辞曰:妾以济人利物为心,公之所赐,妾岂敢受。但昨宵将吏与妾梦,谓公之带行令史,前世乃雷部中人,令妾以法授之。蒲相如所请。原夫翁君雷室先生,乃丹山翁状元嗣孙也。家寓建宁。至元十六年,张九万提兵入间,执拘到泉州,蒲相见其天姿粹美,词翰两优,收置幕下。得法之后,遂回故居,则城郭是而人民非矣。至元二十一年,建宁大旱,府判梅应请命祈祷,十分感应。所管建阳县亦旱,县宰申府,府官令其下县祈祷。县宰史嵩之郊迎,立坛于公馆,报应如前。一时嗣法百有余人。江东则有赵菊存,时为建宁儒学教谕,捐车马竭行囊,北面而师事之。师淳至元己丑浪游闽地,仰慕高风而无汲引。是年十一月甲子良日,五福万寿宫道士刘璧峰、连乐山保举监度,蒙师付度。师淳侍度师翁君三载有余,凡士夫请命祈祷,必令相行。余见其平日所用,不过九阳、少阳、元阳真炁、熏魔等符,及洞玄九章,以之祈祷治病,如谷应声。观其付与赵菊存、丁松隐文字不同,虽有玄妙处,而无纲绪。何况丁赵二公又从而敷演之,殊失至道不繁之意。余所得洞玄九章,及太一玉笈,太一剑尖,以之参用。岁次壬辰赋式微之时,乙未重游建宁,于后山马铺侍师回北山道院。其年五月十一日,翁君召群嗣法曰:吾欲暂回雷府。雷声响,吾即往。俄顷县治之东名曰庵山,峰峦耸峭,雷声隐隐,而翁君羽化矣。群嗣法为请择地,藏剑于北山道院之傍,山水环聚,后之嗣法,必有冲举者焉。师淳坛一下嗣法五百余人,今洞玄教之昭著四方,皆翁君主教之灵也。若夫祈求感应,则在人人操修如何耳。昔翁君度人,必择性行纯谨者付之。亦有轻狂之士求而不得者,撰为《湖海新闻》以谤之。人虽欲自绝,容何伤于翁君乎。多见其不知量也。岁在丙申,嗣法薛师淳谨纪其实。

据此文献可以勾勒白玉蟾所传雷法支谱:

关于白玉蟾在各地收徒传法的记载,散见于道书文献和笔记史料中,尚需仔细搜索与分析。笔者在《道元》卷一百四十七发现了一则白玉蟾传法的史料,记载了白玉蟾受授洞玄玉枢雷法的经历,详细叙说了元代至元以后福建泉州、建宁等地,白玉蟾后裔“继其法者”的活动情况,过去学界在研究南宗时未曾引用过,对研究白玉蟾传法谱系及元代以后南宗雷法在福建等地的传播即有文献史料价值。

宗师白真人,海琼人也,元姓诸葛,名猛。生而聪明,长而奇异。睹石火之无光,叹白驹之过隙,遂舍富贵而志慕神仙,混名曰白玉蟾,盖欲隐其姓名也。足迹半天下。一日,云游至广南山路,遇一人衣服褴缕,问白君曰:子将何之。白君曰:愿见明师,参传道法。遂与之同宿大慈寺傍旅店。饮酒之余,双目火光照耀上下,褴褛之衣变为皂袍,语白君曰:吾乃雷霆猛吏辛某也。汝宿有仙骨,心存济利,吾故变相示汝。击案三声,而刘帅立现。辛君曰:此将司雷霆风雨之权,掌枢机二台之职,护帝驾出入,能救民疾苦,事无大小,叩之即应。今以授汝。其职则上殿卷帘大将军、九天云路护驾使、枢机二台节制使、神霄玉枢洞玄执律苍牙铁面刘神君,其法则名洞玄玉枢雷法。后又于海上倚玉阑干,授以洞玄之秘。白君得法于陈泥丸,得法于辛天君,皆神仙聚会,非偶然也。继其法者,泉州马居士有女,及笄,不愿有家,自幼焚香斋戒,愿遇至人。一日感召白真人至焉,付以洞玄之法。至元十八年,泉州大旱,蒲左丞命僧道祈祷无应。其门人曰:市舶司马居士有女,道法昭著,可令祈祷。蒲相带翁君诣坛一下请雨。马君曰:公自回府,但令带行令史伺候符命,前去焚于瞧坛,以三日为限。至三日,催符之际,雷风震响,电挚交横,报应非常。蒲束帛来谢,马君辞曰:妾以济人利物为心,公之所赐,妾岂敢受。但昨宵将吏与妾梦,谓公之带行令史,前世乃雷部中人,令妾以法授之。蒲相如所请。原夫翁君雷室先生,乃丹山翁状元嗣孙也。家寓建宁。至元十六年,张九万提兵入间,执拘到泉州,蒲相见其天姿粹美,词翰两优,收置幕下。得法之后,遂回故居,则城郭是而人民非矣。至元二十一年,建宁大旱,府判梅应请命祈祷,十分感应。所管建阳县亦旱,县宰申府,府官令其下县祈祷。县宰史嵩之郊迎,立坛于公馆,报应如前。一时嗣法百有余人。江东则有赵菊存,时为建宁儒学教谕,捐车马竭行囊,北面而师事之。师淳至元己丑浪游闽地,仰慕高风而无汲引。是年十一月甲子良日,五福万寿宫道士刘璧峰、连乐山保举监度,蒙师付度。师淳侍度师翁君三载有余,凡士夫请命祈祷,必令相行。余见其平日所用,不过九阳、少阳、元阳真炁、熏魔等符,及洞玄九章,以之祈祷治病,如谷应声。观其付与赵菊存、丁松隐文字不同,虽有玄妙处,而无纲绪。何况丁赵二公又从而敷演之,殊失至道不繁之意。余所得洞玄九章,及太一玉笈,太一剑尖,以之参用。岁次壬辰赋式微之时,乙未重游建宁,于后山马铺侍师回北山道院。其年五月十一日,翁君召群嗣法曰:吾欲暂回雷府。雷声响,吾即往。俄顷县治之东名曰庵山,峰峦耸峭,雷声隐隐,而翁君羽化矣。群嗣法为请择地,藏剑于北山道院之傍,山水环聚,后之嗣法,必有冲举者焉。师淳坛一下嗣法五百余人,今洞玄教之昭著四方,皆翁君主教之灵也。若夫祈求感应,则在人人操修如何耳。昔翁君度人,必择性行纯谨者付之。亦有轻狂之士求而不得者,撰为《湖海新闻》以谤之。人虽欲自绝,容何伤于翁君乎。多见其不知量也。岁在丙申,嗣法薛师淳谨纪其实。

据此可以勾勒补充白玉蟾传授雷法的支谱如下:

前面已经述及卿希泰先生主编《中国道教史》中勾勒的白玉蟾传授雷法还有另外一个源头:

李亚(铁拐道人)→汪守贞(火师汪真人)→王文卿→白玉蟾→金逵(颠嵩道者金志达)——陈囦济(方舟道者陈仲济)

上述两支可以整合为如下谱系:

《道元》卷九十收入,题为《侍宸玄珠歌》 ,为神霄雷法重要歌诀。为方便读者,现将白玉蟾所注《玄珠歌》

三帅化形。

三帅者,邓辛张是也。心为邓帅,肝为辛帅,脾为使者。意诚则使者至,肝怒则辛帅临,心火奋发则歘火降。此三帅化形也。

《雷霆三帅心录》,存《道元》卷八十二,三种版本白玉蟾文集均失收,迻录如下:

世系(略)

从《事实》开篇“海琼子读雷典于紫清福地”及文末落款“琼管紫清真人白玉蟾述”,此篇当为白玉蟾所述神霄雷法文献。由此可见,白玉蟾创立的道教金丹派南宗与宋元神霄雷法有密切关系,学术界已有多位学者做过揭示,此不详述。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玄帝信仰与宋元诸道派包括金丹派南宗之间有着密切的交涉关系。从白玉蟾在湖北的遗迹、白玉蟾与武当山玄帝信仰、武当山供奉南宗神灵情况几个方面,我们可以粗略地勾勒玄帝信仰与白玉蟾南宗关系,从一个侧面阐明武当山玄帝信仰对宋元道派的影响。本文所揭史料文献,虽说还不是十分充分,但也透露出某些值得进一步研究的信息,笔者相信,随着将来挖掘更多的田野和地方文献史料,对于这一问题的揭示将更加深入。

更多链接:首届中国(吉林市)道教文化艺术周专题报道